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
SHI ZUI SHAN SHI DA WU KOU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
SHI ZUI SHAN SHI DA WU KOU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2025年4月14日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
SHI ZUI SHAN SHI DA WU KOU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韩愈有一首诗《广宣上人频见过》,背后有段故事相当有趣又发人深省。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这首诗应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广宣与韩愈同在长安。广宣经常奔走于权贵和名人之间,传记资料称他“工诗”,也就是擅长写诗,而且与不少诗人有唱和之作。
韩愈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后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广宣自然深知韩愈盛名,多次上门求诗。韩愈心中有数,广宣之所以不断造访,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诗,而是冲着自己在朝野的影响力而来。韩愈不喜欢广宣,不愿受其干扰,视其为沽名钓誉之徒,便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广宣上人频见过》。
这首诗的原文是:“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广宣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停地来拜访我,而且是冒着风雨、踏着尘土来拜访我,实在“诚意”十足。我身为朝中大臣,一直很惭愧对于朝政无所助益,也辜负了广宣屡屡造访的心意。这四句,韩愈以自谦的态度,表明对不住多次上门求诗的广宣,暗含着彼此立身处世的不同态度,过多的交往对双方都没有益处。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这句最可玩味,其妙处在于主语的隐身。如果主语是韩愈,那么这句便有这样的意思:自己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所以广宣来访见不到我也是正常的。如果主语是广宣,则变成了韩愈对广宣委婉的批评:您学习佛法多年,究竟学到了什么呢,您终日与人诗歌往还忙于交际,连家都忘了回了。广宣的家在何处?自然是寺庙。尾联说天冷了,寺庙的游人很少了,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这弦外之音是身为寺庙住持的你,不应总在京城追名逐利,而应回到寺庙潜心修行。
广宣看后自然心领神会:韩愈又是“久惭”,又是“空愧”,给足了自己面子,同时也巧妙地表明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将其拒之门外的立场。
春雨如油,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大自然尚且不能令每个人都满意,何况人呢?人要懂得拒绝。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如果不善于将居心叵测的人拒之门外,很可能留下后患,酿成大错。与人交可不慎乎?(蒋光宇)